经济大省“新新”向荣! 新质生产力如何向“新”而行?
作为时代热词,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广东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。如何紧扣新质生产力向“新”而行?如何改革创新?来听听会场内怎么说。
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再发展
“我们以一往无前的闯劲‘拼’产业投资,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”省人大代表、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罗俊茯表示,将以投促创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。下一步,将锚定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7个未来产业集群、广州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进一步打造专业的产业投研招引平台,全面对接京津冀、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,招引优质重点产业项目。
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整合科技创新资源,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,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“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,让我倍添信心,也深感责任重大。”省人大代表、广药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小军表示,作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链主企业,广药集团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,落实“百链韧性提升”专项行动,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,增强产业协同效应,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健圈强链。
省政协委员、广东德恒龙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尚鹏认为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广东经济再发展。以低空经济为例,低空经济目前专业的技术人员缺口在100万以上,广东是教育大省,如果在这一块投入资源够多的话,未来这些大学生可以转化为技术骨干。
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未来
省政协委员、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党委书记、 董事长黄跃珍带来了关于推进广东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,打造新质产业集群的提案。
黄跃珍表示,《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8年)》(以下简称“《行动方案》”)提出,到2026年,广东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,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。《行动方案》明确了广东省计划打造以广州、深圳为核心,珠海、阳江等地为支点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,实现全省协同发展的任务目标。
未来,广东将如何发挥制造业优势,做好产业链创新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?
“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‘主战场’,更是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‘主阵地’。”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的首场记者会上,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如是说。
涂高坤介绍,广东制造业体系门类齐全、拥有全部的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;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,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%。接下来广东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:包括以新质生产力为“标准”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;以新质生产力为“纽带”,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;以新质生产力为“加速器”,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。
其中,在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中,广东将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、超长期国债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类政策,狠抓工业投资,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。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,大力推广“链式改造”,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。
促进新质生产力向“新”而行,省政协委员、凯信荣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智荣则建议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,支持建设国家级、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,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